目前,模型的表现大都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制定具体的表现形式。至于未来发展何去何从,人们似乎很难预料。
一、形式多元化
从的功能性上来看,它主要还是起着一种展示作用,作为微缩景观,未来这种具象的表现形式仍将采用。但随着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和对模型制作这门造型艺术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则将会产生更多的表现形式。就像其它一些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未来的、新的表现形式可能更侧重于其艺术性及纯表现主义,换言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象表现形式,从而更具观赏性与研究性。
二、工具专业化
制作工具是制约制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制作业中较多地采用手工和半机械化加工,加工制作工具大多是采用金工、木工的加工工具,专业制作工具屈指可数。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制作业还未进入到一个专业化生产的规模,专业制作工具及生产厂家极少,这也是制约模型制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现在国外工具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制作业和材料业的发展及专业化加工的需要,制作工具将向着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届时的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制作工艺高、精化
手工制作是沿袭下来的一种传统的制作方法。从出土的古代来看,其手工指间的痕迹很重,那是因为当时制作工具的匮乏,一些基本的技法只能靠手工和指间的感觉来保证;到了传说中的鲁班师傅搭建角楼
模型的时侯,斧、凿、刀、锯、刨等铁制专门工具已经具备了,所以角楼中的梁、栋、拱等就能得到具体的表现了;而现在的模型制作中,卡纸、ABS、pvc等工程塑料板的大量运用无不体现出计算机CAD辅助设计的强大威力,一些专门工具和电脑雕刻机的出现以及最新出现的高科技模型加工工艺(如光学模型成型等),制作手段和加工方法更加综合化,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使得其精度和效率都获得极大的提高。
总之,随着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介入,
建筑模型给制作增加了更加广阔的外延,但无论如何,其发展的趋势终将变得更加人性化,会以更好的方式服务于人类。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工具、材料及制作工艺上,未来的制作必将会全方位的发生变化。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繁荣和发展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造型艺术。